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鬼谷玄医戏花都 第1025章 面子比诚信更重要?

app2();

read2();张秘书长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:“楚先生,既然您对《太素针经》如此了解,不知道能否帮我们联系一下那位拥有中卷的私人收藏家?如果能将三卷合一,这套典籍的价值恐怕要翻数倍不止。”

楚啸天摇摇头:“恐怕不行。那位收藏家行事极为低调,而且对中医典籍格外珍视,轻易不会出手。”

李老在一旁听着,心中五味杂陈。刚才他差点闹了一个天大的笑话,险些把真正的宝贝当成赝品。现在看来,这个年轻人的见识和医术都远超他的想象。

“楚先生,老夫刚才多有得罪,还请见谅。”李老主动道歉,“不知您是否愿意留个联系方式?日后若有机会,老夫想向您请教一二。”

楚啸天客气地摆摆手:“李老客气了,医学之道本就需要相互交流。”

就在这时,拍卖厅的门被推开了,一个穿着考究西装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。这人楚啸天认识——王德发,楚家的老对头。

王德发看到楚啸天,脸上露出一丝讥讽的笑容:“呦,这不是楚家的小少爷吗?怎么,家业败光了还有心情来这里玩古董?”

楚啸天神色平静,没有理会王德发的挑衅。

王德发见楚啸天不搭话,更加得意:“听说你最近和苏晴分手了?啧啧,也难怪,一个落魄的公子哥,哪个女人会跟着你过苦日子。”

秦雪在一旁看不下去了:“王先生,说话请注意分寸。”

王德发这才注意到秦雪,眼中闪过一丝惊艳:“这位美女是?楚少爷的新女友?品味不错啊,就是不知道能陪你多久。”

“王德发。”楚啸天终于开口,语气冰冷如霜,“你最好管好自己的嘴。”

“哟,还挺有脾气。”王德发嗤笑一声,“楚啸天,你以为你还是以前那个高高在上的楚家少爷吗?现在的你,在我眼里连蝼蚁都不如。”

张秘书长见气氛有些紧张,连忙打圆场:“二位,今天是古董鉴赏会,大家和气生财…”

“张秘书长,您别误会。”王德发笑容满面地对张秘书长说道,“我和楚少爷是老相识了,开个玩笑而已。”

说着,他的目光落在了桌上的《太素针经》上:“咦,这是什么好东西?”

不等众人回答,王德发已经伸手去拿那本古书。

“等等!”李老急忙阻止,“王先生,这本书刚才经过鉴定,是极其珍贵的古代医学典籍,请小心一些。”

王德发手上动作一顿,随即更加不屑:“医学典籍?现在都什么年代了,还相信这些封建迷信的东西?”

他随意地翻了几页,粗鲁的动作让在场的人都皱起了眉头。

“王德发,放下。”楚啸天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怒意。

“我就不放,你能把我怎么样?”王德发故意挑衅道,“还是说,这破书是你的?那你倒是拿出购买凭证啊。”

楚啸天握紧了拳头,秦雪连忙拉住了他的胳膊,小声说道:“别冲动,这里是拍卖会。”

王德发看到楚啸天吃瘪的样子,心中畅快不已。突然,他像是想到了什么,看向楚啸天:“楚少爷,要不我们打个赌如何?”

“什么赌?”楚啸天冷冷地问道。

“很简单。”王德发指着手中的《太素针经》,“既然你说这本书是宝贝,那就让李老再找一本古代医书,我们各自挑选一本,然后请在座的专家重新鉴定。谁挑中的书更有价值,谁就算赢。”

“赌注呢?”

王德发眼中闪过一丝阴狠:“如果我赢了,你就当着所有人的面,承认自己是个废物,并且三年内不得踏入上京古玩圈一步。”

“如果我赢了呢?”楚啸天反问。

“如果你赢了…”王德发思考了一下,“我给你一百万,怎么样?够大方吧?”

在场的人都被这个赌注震惊了。一百万对王德发来说或许不算什么,但对于现在落魄的楚啸天来说,绝对是一笔巨款。

李老看向楚啸天,眼中带着担忧。虽然楚啸天刚才展示了惊人的医学知识,但古玩鉴定是另一回事,风险太大了。

秦雪也紧张地看着楚啸天,她知道以楚啸天现在的经济状况,确实需要这笔钱,但万一输了,后果不堪设想。

楚啸天沉默了片刻,最终点了点头:“好,我接受这个赌约。”

王德发听到楚啸天同意,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。他觉得自己已经胜券在握,这个落魄的楚家少爷怎么可能在古玩鉴定上比得过自己?

“好!”王德发拍手叫道,“李老,麻烦您再拿一本古代医书出来。”

李老有些为难地看了看楚啸天,最终还是点了点头,转身去取另一本古书。很快,他拿来了一本同样看起来古朴的医学典籍。

“这本是《黄帝内经素问》的明代刊本,同样是珍贵的古代医学文献。”李老介绍道。

王德发看着两本书,心中暗自盘算。《太素针经》看起来更加古旧,纸张也更显黄褐,应该年代更久远一些。而《黄帝内经素问》虽然也是古书,但明显保存得更好,或许价值要差一些。

“那我就选这本《太素针经》了。”王德发毫不犹豫地说道。

楚啸天嘴角微微上扬,这个选择正中他的下怀。通过《鬼谷玄医经》的传承记忆,他已经清楚地感知到两本书的真实情况。

“既然王先生选择了《太素针经》,那我就选《黄帝内经素问》。”楚啸天平静地说道。

张秘书长见两人都做了选择,便请来了几位在场的古董专家开始鉴定。

第一位专家是年近六旬的古籍鉴定大师陈教授,他戴着老花镜,仔细地观察着《太素针经》。

“从纸张来看,确实有些年头了。”陈教授摸着胡须说道,“字迹也很有古韵,应该是清代的刊本。”